一、什么是金融标准化?
标准化在【金融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包括:
*术语、数据元、符号、代码、文件格式等的要求;
*通信、数据处理、安全和通用报文等方面的应用要求;
*金融产品的要求;
*金融活动中的管理、运营和服务要求等。
二、金融标准化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四届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上指出,金融标准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金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保障。
提高金融产品服务质量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支持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助力金融科技安全与质量管理
支持金融业双向开放
三、有哪些金融标准?
金融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
截至2019年12月底,现行有效的金融国家标准有65项、金融行业标准有253项,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开的金融团体标准有22项,在全国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金融企业标准有2343项。
四、新型金融标准体系
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金融标准体系,按功能划分为:
1.通用基础标准
(1)通用基础标准是对金融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用性、全局性、基础性事项作出的规范,是金融业其他标准的基础并被普遍使用, 具有广泛指导意义。
(2)通用基础标准分设4个子类:术语、标准化工作指南、信息分类编码和通用报文。
2.产品与服务标准
(1)产品与服务标准是对金融产品与服务事项作出的规范。
(2)产品和服务标准分设9个子类:银行、支付清算、保险、征信、证券期货基金、信托、货币、交叉性金融产品和债券。
3.基础设施标准
(1)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标准是对金融机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相关事项所做的规范。
(2)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标准分设7个子类:机具、信息交换、检测认证、研发测试运维及管理、信息安全、数据定义和基础运行环境及网络。
4.统计标准
统计标准是对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基础设施、各类投融资行为、互联网金融和跨境金融交易进行统计的标准。
5.监管与风险防控标准
监管与风险防控标准是对有关金融机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制定的信息披露、风险评价及管理、征信、反洗钱等监管和风险防控类标准。